爱摘书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家父汉高祖 > 第670章 不仁之政
    「诸位爱卿,如今晁错提议削藩,逼迫甚紧,寡人束手无策,为之奈何啊?」在大夏国驻皇宫城外第三家卫亭内,刘赐认真的询问了自己麾下的文武大臣。董仲舒沉默了片刻,随即回答道:「大王...我们夏国大概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是为何啊?」

    「晁错要限制诸侯王的兵权,财权之类的,可这些我们都没有...他想限制也限制不了啊。」刘赐恍然大悟,顿时不再担心。

    「对啊,我麾下连个一个甲士都没有,还怕他限制我的兵权不成?!董卿妙计啊!」夏侯赐也急忙帮腔道:「董相英明!」

    董仲舒有些无奈,他又开口说道:「大王完全不必理会削藩的事情,长安内的诸王里,只有代王是有资格参与其中的...不过,大王倒是应该关心另外一件事。」

    「哦?什么事?」「皇陵。」

    「大王难道不知道?昨日的朝议,晁错改了口风,没有提及削藩的事情,反而是提议陛下翻修安陵,维护长陵,以及诸多宗室大王之陵....大王身为外王,何不参与进来呢?」

    刘赐有些茫然的看着董仲舒,「修皇陵?我就不明白了,阿父不是一直都提倡节葬吗?为什么又对陵墓如此上心呢?安陵和长陵简直就是天天都在翻修,不断的扩设城池,长陵的人口都有几十万了吧,安陵更是过分,比河西国的王城还要繁华,看着压根就不像是陵墓,阿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董仲舒笑了起来,「大王,这可是大汉第一策。」

    「大王久居长安,不知其中原委.在地方上,不只是有农夫,商贾,匠人,士人,彻侯,还有一类人。」

    「这类人称为豪,他们没有什么官职,却拥有大量的财富,他们欺凌底层的百姓,抗拒官员的治理,他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将百姓变成自己的佃户,为非作歹,把持地方,一旦减少对他们的压制,他们就会迅速架空官员,让庙堂的命令达不到基层因此,当初有大臣想出了办法,就是通过让他们守皇陵的方式,让他们搬离地方,拿走他们的土地和家产,让他们在陌生的地方成为农夫...失去所有的影响力。」

    「陛下常年翻修皇陵,并非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压制这些豪强。」

    刘赐恍然大悟,随即又问道:「何以如此麻烦呢?为什么不直接下令诛杀,将他们杀个干净?」

    「大王啊,直接下令诛杀,那不符合律法,大汉以仁义来治国,自然不能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啊,这些人是杀不干净的,在地方上的权势可能超过您的想象...最初,地方上的豪族多是各国宗室,在秦国的时候,这些人纠结了各自的力量,随即发动了叛变,如项羽这些人,就是六国之豪族,高皇帝取天下,就用了陵邑之策,将这些六国豪强叫来守皇陵..让他们离开自己的故乡,拿走了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无法再作恶。」

    「而如今的豪族,却大多都跟开国大臣,以及如今各地的彻侯有着关系。」

    「例如汝阴各地的豪强大族,大王或许不知,那里的豪族,大多姓夏侯...他们可都是阿赐的亲戚们呢,或许阿赐都不认识他们,可他们就是凭借着汝阴侯的威望,四处积累财富,横行霸道,成为了一方豪强,嗯,豪族称不上,赐才是豪族,他们只是豪强..有的豪强甚至只是豪族家的家奴而已...先前邯郸有一豪强,因为偷开矿的事情被斩首,而他竟然只是王恬启从前的随从...在告老还乡后,就借用王公的名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最后都开始盯上了铁矿...」

    夏侯赐大惊,天天说诛豪族,到头来,豪族居然是我自己??

    看到夏侯赐惊惧的眼神,董仲舒笑着安慰道:「赐,你不必担心,你是彻侯之家,名门豪族,不在迁徙名单之中...记

    得将来继位后按时缴纳耐金就好,说起来,其实这些年庙堂对君侯们的打击也很严厉,陛下外出的这两年,因为酎金失侯的就有三十余人吧...不过对君侯就不能采取对豪强的做法了。」

    董仲舒自嘲道:「说起来,我也是豪强之子了...有耕地,有钱财..不过我阿父为人宽厚,从不曾做出欺辱他人的事情。」

    刘赐听明白了,他摸着小下巴,「那为什么非要用皇陵的名头来办事呢?用这些人来充实夏国多好啊....」

    「大王,若是用其他名头,群臣定然反对...毕竟,地方上那些都是自家亲戚,每年的孝敬不提,有了他们,宗族的势力才能更加庞大,可若是皇陵,那就没办法了,陛下要孝敬高皇帝,谁敢阻拦??而太子要孝敬陛下,谁又敢阻拦呢?这就是大汉的修皇陵....」

    刘赐只是觉得心疼,「为什么这陵墓不在我夏国呢?」

    董仲舒认真的说道:「所以我才让您去参与这件事啊...您虽然年幼,没有什么实力,整日就瞎闹,连晁错都懒得对付,谁也看不上,但是您毕竟是诸侯王,陛下的亲生儿子...如今削藩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这倒是个机会,晁错肯定是要大办特办的,如果能以此为夏国谋取利益,那不是很好吗?」

    「可皇陵跟我根本挨不着啊?难道还要我上奏让大父腾个位置吗?把他老人家挖出来,埋到夏国去??这不合适吧?」

    董仲舒脸色一黑「这当然不合适...不过,这些年里,庙堂一直往关中迁徙百姓,关中百姓实在太多了,粮食本来就不能自足,要是再次大规模的迁徙,那怕是要出大问题.或许晁错也在为了这件事而头疼呢,如果我们想办法,让大王也能修陵呢?皇陵要修,这各地的王陵就不能修了吗?」

    「说的有理啊,但是先前只是修皇陵,若是王陵,他们会同意吗?」「那就要看晁公了...我也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已。」

    刘赐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不管了!我们就这么办!夏国目前只有三座城池,一万七千多百姓,这连个乡都不如呢!若是能修陵城,怎么也能弄个十来万人吧?还都是些优质人才,干了!!」

    刘赐说着,忽然看向了一旁的夏侯赐,「你觉得呢?」

    夏侯赐抿了抿嘴,不太放心的询问道:「晁错不会连带着我给一起办了吧?」

    「这你放心吧,他搞豪强,群臣明面上都得高声支持,没有人可以在大汉公然支持豪强,哪怕是三公也不行,可他要是办你这样的豪族,明天他就得病死,哪怕是三公也不行...」

    「那还是当豪族好啊。」「不,是当三公最好。」

    刘赐跟他阿父一样,是个说做就做的性格,在董仲舒提议之后,他即刻开始思索着拜见晁错的事情,首先就是要如何见到晁错了,晁错是不会见他的,别看晁错整日在庙堂里被人揍什么的,可人家是大汉三公,不是谁都能去见的,外王也不行...晁错对刘赐向来都是保持着无视的态度,想要见到晁错,还需要有个能够引起晁错重视的人来引见。

    董仲舒虽然洋洋洒洒的说出了自己的谋划,可对办成这件事还是没有多大信心的。晁错太自负,太张狂,就算刘赐愿意支持他削藩,只怕他也不屑于理会。

    看到刘赐瞬间上头,董仲舒只好将其中的困难都点破。

    「晁错此人,难以相处,大王想要见到他,跟他商谈这件事都会很困难,他压根就不会理会,而且他向来敌视藩王....」

    刘赐却拍着自己的胸口,「哈哈哈,这点事,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

    「你放心吧,寡人自幼聪慧,难道连这点事都办不了吗?今日就让你看看寡人的能耐!」......

    「阿父!!!」

    门口忽然传来一声惊呼,刘长都是一愣,侧头看去,就看到刘赐满脸委屈的站在了一旁。刘长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到最后,只是长叹了一声。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而很快,刘赐就见到了晁错。

    晁错跪坐在刘长的面前有些狐疑的看着一旁的夏王,我拼死拼活的忙着收拾豪强的事情,您将我叫过来就是为了听这个小家伙胡说八道??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我每次办事的时候,总是有人来拖我的后腿呢?

    「错,怎么不说话了?在想什么呢?」

    「臣无碍,只是想到陛下为了国事整日操劳,勤勉不休,心中有些感慨而已.....「好,赐,你继续跟他说,这件事,朕不插手,错,你自己看着办。」

    刘长再次选择了中立,晁错也不敢当着刘长的面给刘赐甩脸色,只好摆出了一个相对温柔的脸,「大王找臣是要做什么事情呢?」

    「修王陵,我想要修建王陵....关中是不是人满了?反正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迁徙到其他地方呢?皇陵是陵,王陵也是啊,如果能修王陵,那四地的诸侯国不都可以用这个理由来迁徙豪强了吗?以后无论开发什么地方,都有充足的理由.....」

    刘赐结结巴巴的复述了一遍董仲舒的话,到最后,他还提醒了一下,「我知道您削藩,我其实是很支持您的,夏国愿意带头执行您的政策的...」

    虽然稚嫩,却已经有点那个味道了。晁错微微皱眉,沉默无言。

    刘赐看到他不说话,又看向了阿父,刘长却只是笑呵呵的看着他,同样不说话。

    董仲舒也没有说错,刘邦的长陵不适合再迁徙人口了,接下来只能是迁到河西国去,源源不断的迁河西,直到河西也挤不下...如果能将他们迁徙到各种不同的地方上去,倒是能缓解很大的压力,就比如说,将南越的豪强迁徙到河西,跟将南越的豪强迁徙到滇国,哪个更省力呢?大汉可不是要谋杀豪强,要护送他们,要给吃的给喝的,到了地方还要让他们能定居下来。

    如果由诸侯国来承担一部分,倒也不是坏事。

    况且,晁错坚信,今年就能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拿走他们手中的权力,收回庙堂,到时候诸侯国的发展再快也没事。

    可是,想要在修建皇陵的基础上再加一个修王陵,压力肯定会非常巨大。

    群臣并没有众人所想的那么支持迁徙,他们只是不敢明说,暗地里都在想办法,早在刘盈时期,他们就曾上奏过,希望刘盈能结束这样的不仁政策,他们以迁徙害死了很多老人为由,想要道德绑架刘盈这位吃赤诚君子,然后他们就被曹参给杀掉了。

    曹参一连杀掉了的十七个人,直接让他们变得极为乖巧,开始全力歌颂这项制度。

    到刘长的时期,他们又开始寻找门路,只是刘长不是刘盈,他比曹参还要凶残,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机会,说都不敢说,直接全力支持。

    在历史上,这些人终于等来了「仁义好儒」的皇帝刘奭,这位宽厚仁义的君王,终于察觉到了这些豪强们的不容易,不再行陵邑制,当真是体恤民情..然后,就没然后了,豪强盛行,大量兼并土地,民间矛盾极为尖锐,最后葬送了整个西汉帝国,至于后头的那个汉,怎么说呢,那就是个世家豪族们所拥立起来的王朝,想让他们自己打击自己是不太可能的,尽管前期的几代皇帝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过修补,可根出了问题,修建枝叶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东汉帝国根部的腐烂不只是摧毁了帝国,甚至是掀起了世家大族的狂潮,险些带走整个华夏,这些人醉生梦死,高人一等,说着什

    么魏晋狂士,说着什么衣冠南渡,一群夹着尾巴逃跑的狗东西使得华夏遭受了数百年的黑暗时期,直到隋唐,华夏再次爬起身来,遍体鳞伤,伤口上依旧有蛆虫蠕动,呵,望族呵。

    可这些,在大汉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如今的大汉是不存在的,对大豪族,大汉有酎金失侯,时不时就要干掉一批君侯们,对于小豪强,大汉有陵邑制度,将他们当作韭菜来收割。

    晁错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他只是说自己要回去想一想。刘赐有些失望,在晁错离开之后,他不知所措的看向了刘长。「阿父他会听我的吗?」

    「哈哈哈,如果我说会,你出去就会说这是我的意思,逼迫他们同意,对吧?」刘赐的脸顿时就垮了,「阿父何以这般揣测我呢?那就是他不会听了?」

    「这件事你找错了人...你找晁错做什么?」「那我要去找谁?」

    「你大哥。」

    看着蹦蹦跳跳离开了厚德殿的刘赐,吕禄不由得感慨道:「都长大了啊,连赐都开始为政事而走动了。」

    「所以我就放手让他们去做..长大了,就该做点事,积累下经验,反正有我兜底,也不怕做错。」刘长忽然问道:「老师他们到了哪里?怎么还不曾回来呢?」

    「大概是到了西庭国,要处置的事情较多,故而无法迅速回来,怕是还要等候许久...我倒是觉得,太尉最好还是不要太快回来,他和张不疑一旦回来,庙堂里的变化就太多了,而且太尉无论站在哪一边,都会出大事...」

    「这就是你的短见了,师父参与这种事干什么?张不疑就更不会在意了....只有晁错才将这件事当作是自己毕生的抱负呢!」

    在短短几日内,晁错就举起了屠刀,而他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豪强泛滥的梁国。

    刹那间,天堂般的梁国成为了炼狱,官吏们四处抓人,凶残的官吏闯进一个又一个豪华的府邸里,将平日里那高高在上的人拖了出来,那些人恍若死狗,甲士与家丁们发生,规模愈发庞大,甲士们四处巡逻,就连楼船军都开始上岸,街头上都是豪强们的哭泣声,沿路已经有人开始启程,他们哭着求饶,在官吏的鞭打下,绝望的踏上了道路,不少人因为反对而被戴上了枷锁,有点因为猛烈反对而被斩首....

    四处都有人在逃亡,百姓吓得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连都城都变得格外混乱这个豪强的温床只是在几天后就成为了豪强的屠宰场,豪强们十室九空,晁错的力度很大,他做事的风格跟前辈们都不同,他完全不看这些人在民间的名誉,像从前,所迁徙的都是豪强豪强并非是说有钱人,只有名声坏的才被叫豪强,而其他的只是纯粹的富户而已,晁错是豪强连带着富户全部端,这样极端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大量的反对,晁错仿佛就在等着他们反对,迅速将反对者抓捕。

    他上奏刘长,请求他将这些反对者处死,并且禁止他们的后人担任官职。刘濞却勃然大怒,对晁错更加的愤恨。

    你要对付我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分心去对付豪强呢?难道在你的眼里,乃公跟那些豪强是一样的吗??你就这么轻视我??

    这种前所未有的打击,让群臣格外不满。

    长安看起来愈发的平静,却仿佛又在酝酿着什么。而在此刻,太尉的前锋部队过了河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