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haishu 144章 被迫现踪-中唐之潜龙在渊-穿越小说-爱摘书小说网
爱摘书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144章 被迫现踪
    在心惊胆颤中度过难熬的一夜,广汉太守商洪早早地起身,离开郡守府前往四城巡视。

    还未抵达东城时,商洪便听得一片喧哗之声,心中生疑,急忙赶到城楼上。

    在城兵的指引下,商洪看到原本应该是驻守成都的督军校尉卓贵正引数千川军,与敌将韦皋并骑立于城外。

    “卓校尉,你何故降敌?”商洪心下骇然,却又无法相信,大声冲城外呼喊道。

    “刘辟勾结奸贼史朝义,杀害高节度,更引东川军祸害我川中子民。这等奸佞,人人得而诛之,我投杨武安,正是顺应天子之诏,何来降敌一说?”卓贵虽然面色有些难看,但声音却相当洪亮,“费太守与萧将军都是川中忠挚之士,为何不应天子之诏,顺川中万民之心,起兵共讨奸佞?”

    商洪虽然有心反驳,但看了看城外的情形,话到了嘴边又收了回去。

    停顿了片刻,商洪略显艰难地问道:“你可是奉命前来增援雒城的?”

    “正是。”卓贵点了点头,“我领了一万人,皆已归顺韦皋将军麾下。”

    城楼上一片哗然,守卒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绝望之色。

    商洪发怔了片刻,缓缓转过身,恰好迎上了守将萧沛的目光。

    萧沛的面庞上,同样满是失望、悲观。

    一个时辰后,商洪、萧沛开城出降。

    雒城,成都北面的最后一道门户,正式落入韦皋之手。

    消息传回,成都的恐慌升级。许多士族官员秘密遣使出城,试图联络韦皋大军约为内应,城内百姓也出现了外流的人潮。

    刘辟虽然下令闭城戒严,但对城中的混乱却是于事无补。

    与柏茂琳“僵持”到第三十二天,包括知道杨错计划的韩澄、柏贞节在内,川军甚至是唐军中的许多将领都纷纷向杨错请求——发动真真正正的进攻。

    僵持,对人的耐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却是柏茂琳那小人得志的张狂辱骂。

    他曾三次遣使送信给杨错,以极尽戏谑的言语嘲讽我浪得虚名。

    杨错看了倒没觉得什么,严震这些部将却是险些将肺气炸,三番两次请战。

    同样“陷入僵持”的路嗣恭军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就在这一天,一羽飞鸽落在唐军的大营——韦皋偷渡阴平成功,业已攻克江油、涪城、绵竹,正在朝雒城进攻。

    “绵竹已被攻克,韦将军正在攻打雒城?”看完手中的薄绢,韩澄猛地抬头,布满血丝的双眼瞪得滚圆,紧紧地盯望着杨错,额头的青筋完全爆突出来,面上表情带着十分的愕然、还有发自内心的狂喜。

    杨错点点头,向韩澄证明消息无误。

    向来沉稳的柏贞节紧上前几步,几乎是从韩澄手中一把抢过绢书,迫不及待地阅览起来。

    其他一众川将也从最初的震惊中转醒过来,身体虽没有什么动作,但目光却都近乎炽热地投向韩澄和柏贞节。

    与他们相比,业已先行得知消息的唐军众将显得要平静一些,但眼中的喜悦之情却是完全掩饰不住。

    当然,在半个时辰前,他们的表现也并不比韩澄等人好到哪里。

    出于掩饰韦皋奇袭行动的需要,开战至今杨错也没有把真正的计划公开,知道情况的也只有路嗣恭、韩澄、柏贞节这几人。

    在先前一个多月进展寥寥的战事里,不少唐军将领向杨错诉苦,直称跟随我南北征战以来,从来没有打得像现在这样窝囊过。

    他们最想做的,就是全力与柏茂琳一战。

    当然,也有部分心思缜密的将领怀疑我可能在施展什么奇计,但旁敲侧击之后,杨错却始终没有透露过什么。

    就在这么一天又一天的僵持煎熬中,奇迹突现,怎能不令人欣喜若狂。

    “哈哈哈……”柏贞节垂下手中绢书,仰天长笑起来,花白长髯随着那畅快的笑声轻微抖动。

    “杨武安用兵之妙,令人叹为观止,韩澄服了!”韩澄眼中精光四溢,双手合抱,爽快地说道。

    柏贞节收敛起笑声,将绢书转递给雀跃期待的其他人。很郑重地向杨错行了一礼:“杨武安,老夫也服了!”

    杨错上前一手架着一个,将韩澄与柏贞节托了起来,笑着说道:“若非有两位全力配合,在下也未必能成此大功。”

    这时,看完绢书的一众川将也不禁欣喜地呼喝了起来。

    感受着这发自内心的欢呼雀跃,杨错脸上浮现着淡淡的笑意,脑子里却已思索起接下来的战事。

    韦皋的进展如此顺利,成都恐怕已经陷入到空前的慌乱之中。

    惊恐之下,刘辟很有可能会招前线的兵马回援。

    三路兵马中,黄琦这一路刘辟基本指望不上,而且韦皋也足以应付。

    相比起李昌嵕,柏茂琳这一路距成都较近,最先回师解围的应该是他。

    从柏茂琳撤退地那一刻起,自己与他的交锋才算是真正开始。

    先前足足让这位“仁兄”嚣张了一个多月,让杨错也感觉心中很是不爽!

    很不爽!

    来自成都的一骑流星快马,简直让柏茂琳感觉坠入了冰窖之中。

    饶是仍处在寒冬未到,他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在不断发颤。

    唐军的一支奇兵居然神鬼不知地攻到了雒城,与成都也已经是一步之遥。

    柏茂琳虽然性情骄狂,却并非没有头脑。

    他也隐约地猜到自己似乎是中计了。

    能将敌军大酋杨错阻击一月有余,恐怕并不是自己的什么“功劳”,而是对方为掩饰奇袭故意而为的“障眼法”。

    自以为智计过人,却不想是完全落在了对手的设计之中。

    但另外的一件事,却是更让柏茂琳寒气泛心。

    这一个多月来,他曾以言语、书信等多种方式,三番两次嘲讽讥笑挑衅杨错。

    所说的话,极其刻薄难听。

    再如何大肚量的人,也绝对不可能容忍这样的羞辱嘲讽,偏偏杨错还就真的忍耐下来。

    这样的忍耐,背后所蕴涵的内容更加令人心悸。

    到了此刻,柏茂琳已完全失去了扬名立万的雄心,所想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改换门庭基本无望,也只能跟随刘辟一条黑路走到底了。

    “走一步,算一步吧……”无力地将手中简书放置在桌案上,柏茂琳目光呆滞,喃喃自语道。

    是夜,柏茂琳乘夜色集结兵马撤离营寨,朝成都方向撤退。

    柏茂琳不知道,在他刚刚有所行动时,潜伏在侧的狼牙营斥候就已经察觉了。

    两个时辰后,柏茂琳故布疑阵的空营寨被唐军一举而下。

    虽然明知西川一旦被唐廷所得,两双方的实力对比将会变得更加失衡,日后史朝义的日子会变得愈发难熬,代为主持洛阳军政事务的许叔冀还是对正在进行的西川战事无计可施。

    燕军没有办法对唐廷的军事行动采取任何实质性反制措施,所谓的休战协议倒是其次,最关键的是——燕军已经没有实力再与唐廷进行一场战事,至少眼前是如此。

    年初那场长达半年有余地全面战事,令史朝义元气大伤,短时间内还难以恢复。

    此外,史朝义眼下还要致力于对李怀仙的战事。

    己方无法动手,只能借他人之力牵制。

    但恒州已被李宝臣所得,薛嵩归附了唐廷,施州正在陷入内战的乱流之中,想要借力也无力可借。

    留在西川的燕军细作,虽然能够散布一些流言来搅局,但充其量也就只能把水搅得更混一些,起不了真正的作用。

    “西川已无能为矣!”当着平洌等人,许叔冀无奈却直言不讳地说道。

    “唐廷这时机选的太绝……”平洌点了点头,“他知道陛下必须尽快解决李怀仙寇犯之事,根本不可能顾及西川。”

    “平公,您是否过于悲观了。”史朝泰心存疑惑,略显不解地说道,“论实力,刘辟虽不如唐廷。但西川有地势之利。蜀道之险,纵然无法退敌,固守未必不能吧?”

    “凡事有利则有弊,利可成弊,弊亦可成利。”许叔冀苦笑一声,为史朝泰解释道,“只怕刘辟会过于仰仗蜀道之险,心存大意,如此便可能留下可乘之机。”

    “此次统军进击西川之人乃是杨错。杨错用兵无常。时正时奇,不拘一格。只要被他看准机会,很可能就会兵行险着。出奇兵入蜀。”

    “可恨细作还未能传回战况进展,否则就可以从中猜出一二了!”平洌叹气说道。

    史朝泰心下黯然,沉吟了片刻,向许叔冀问道:“许公,严畴那里还没有消息?”

    “还没有!”许叔冀摇了摇头。

    许叔冀的本意是利用严畴钓出严庄,但一个多月过去,严畴仍在恒州游荡,严庄却是踪影全无。

    “一个多月都没有什么异状,是不是让他回来?已经烦扰严氏好几月了。再继续下去,恐怕引起人心不稳。”史朝泰蹙眉斟酌着说道。

    严氏是沧州望族,族中在洛阳朝廷任职者为官者不知凡几,人脉非常广泛。

    如果与严氏闹僵关系,对史朝义的统治势必会产生相当不利地影响。

    “严庄有隐忍之姿,想钓出他来。需要要点耐心!其实,严畴进入恒州一个月,仍然安然无恙,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许叔冀捋着颔下长髯,声音低沉地说道,“你请放心,我已做了安排,必叫严庄无所遁形。”

    听出许叔冀话中的一丝玄机,史朝泰隐觉不妥,但话到嘴边还是收了回去。

    在李宝臣的“掩护”下。潜身于安定郡的严庄一直在关注着自己的幼弟,心中也颇觉踌躇。

    事实上,在严畴进入恒州的第五天,严庄就已得悉了消息。

    感慨史朝义不死心地同时,严庄却不敢与这近在咫尺的胞弟相认。

    到了这一步,严庄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身份秘密基本上已瞒不过史朝义,但承认与不承认,后果却截然不同。

    承认了,严氏一族将不得不按照史朝义的命令,迫使严庄继续成为内应或是设法将恒州弄到史朝义手中。

    如果不承认,猜测也只能是猜测,严氏便有理由回绝史朝义的要求。

    饶是以严庄的大智慧,在面对攸关亲情的难题时,也不免有些乱了方寸。

    让严畴呆在恒州三十多天安然无恙这一过失,他自己也已悔悟过来。

    但现在弥补,反而落了下乘,索性就不闻不问。

    李宝臣也体谅严庄的难处,在给长安的定期讯报中,对此事尽量加以缓解。

    不过,严庄地冷静终究还是没能保持到底。

    一条惊人消息的传来,让他几乎呆住了。

    契丹一支溃败的游骑流窜入恒州,恰好遭遇了严畴。

    严畴一行六人,四人当场被杀,他本人与一名随从被砍成重伤。

    待契丹游骑过去,严庄安排地细作确认并无旁人隐藏在侧偷看后,将严畴救了下来。

    纵然再怎么冷静,严庄对自幼关系极佳的胞弟重伤一事,也无法做到置若罔闻。

    然而,见着自己的二哥,勉强保住性命、悠然转醒的严畴的第一句却是:“二哥,你不该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