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摘书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完美时代 > 第八百一十三章 Blog将来就是你的了
    即便新浪往后十几年的路程除了微博与博客之外乏善可陈,但李牧却始终认为,新浪网作为门户网站,对内容以及热点的把控能力是国内所有门户网站里最强的。

    这其中,陈同作为新浪最资深的内容运营人员,居功至伟。

    无论博客还是微博,都是一个整体非常简单的产品,一个小团队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完整的将其开发出来,所以博客和微博的门槛也非常低,但是这两个产品想真正做起来却极其不容易,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入门门槛极低,但是发展门槛极高。

    博客也好、微博也罢,这两者都只是一个展示工具,可以说一个是电影院荧幕,一个是电视机屏幕,真正考验的,是通过不同的屏幕所呈现给用户的内容。

    新浪微博之所以成功,在李牧看来有三个方面的功劳,一个是itter了这个新模式、一个是新浪博客多年成功基础以及大量名人博客的积淀、再一个,就是陈同对内容极其专业的运营能力。

    其实,新浪博客能成功,靠的也是陈同对内容的运营和把控能力。

    所以说,新浪微博能成功,在李牧眼里,三方面功劳里,两个都多少与陈同有关。

    正因为相信陈同对内容的敏感度,李牧才故意抛出刚才贴吧的具体事例,为的就是提前点一点他,看他在现如今的2002年能产生怎样的构思。

    李牧刚才举得例子里,已经透露出了几个核心关键点

    首先,只要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就一定有广为传播的潜质;

    其次,用户已经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他们对各种原创优质内容的需求,很多原创内容是门户网站根本给不了的;

    再次,用户已经对优质内容的制造者产生了追随心理,也就是说,并非只有明星的内容才会受到关注;

    这么几个点都抛出来,其实对新载体的需求已经足够明确了,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个人专栏。

    于是,在透露出相关信息之后,李牧故意问陈同“陈师兄,依你看,针对网友自发创造的精品内容,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承载,并且加以鼓励和引导?”

    陈同认真思考了半天,有些没底的对李牧说“我倒是想到一种产品模式来承载这种内容,但是可能不太贴合实际。”

    李牧便道“咱们俩就是闲聊,你尽管说。”,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属于个人的、并且向全网公开的个人专栏,用户可以在g里写各种内容,其他人可以直接访问他的g,进而关注他发布的内容。”

    李牧听到这里,表情惊喜的说道“原来陈师兄也研究过g。”

    陈同说“研究过,国内之前也有人尝试过,不过用户好像并不太买账,后来也就没人再弄这个东西了,所以我担心这种模式放在国内会水土不服。”

    李牧哈哈一笑,说“用户为什么会水土不服?”

    陈同皱了皱眉,他不太懂产品,所以他也说不好为什么国内的用户对g并不感冒。

    想了半天,陈同也只能尴尬的耸肩“我觉得可能跟我们的网民习惯有关系吧,具体的我也说不好。”确实一直不温不火,新浪也是在2005年的6月份才推出g这个功能,相比这个1998年就萌生出的产品创意来说,新浪时隔六七年才进入,足以证明他们长时间对g的不看好。g在国内之所以会火,其实是因为一个叫暮紫美的网友在一个论坛里发布了自己的日记,这种大尺度的纪实白话文一下子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追捧,在这个时候,国内的互联网从业者才认识到,网络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像暮紫美这种红人、以及她的日记这种火爆内容的平台。

    那个时候,大家才忽然发现,其实几年前就有的g,最适合拿来承载“暮紫美”式的焦点人物,以及她个人撰写的原创内容。g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国内互联网不断涌现,也是在那个时候,g才有了本土化的汉语音译名博客。

    连翻译名字都晚了好几年,也足以见得当时国内对g浅尝辄止后不抱希望的心态。

    面对陈同的不确定心态,李牧笑道“陈师兄,我从产品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少数尝试在国内开发g的人会失败,以及为什么会给你以及其他人一种国内做不起来g的假象。”

    陈同坐直身体“李总你请说。”

    李牧笑道“你觉得,产品首先需要的是什么?”

    陈同想了想,说“规划?定位?”

    李牧摇摇头“都不是,产品首先需要的是土壤。”

    陈同很是诧异“产品经理在做的事情,不都是研究产品功能、产品定位、产品体验这些方面吗?”

    李牧笑道“你说的那是一般产品经理。”

    说着,李牧又道“我来给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产品首先需要的是土壤。”

    陈同点点头“洗耳恭听。”

    李牧问他“如果我告诉你,我有一个产品构思,做一个在线看电影的网站,把大量电影数字化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让用户在线观看,你觉得这个构思有没有问题?”

    陈同说“没问题,视频是现在网民最急缺的内容呈现方式,不过如果想稍微做大一点,速率和带宽的问题怕是解决不了吧?一分钟以内的新闻短视频都那么难实现,更何况动辄九十分钟甚至更长的电影。”

    当初新浪想做在线视频新闻,最大的问题就卡在了流媒体传输上,这一点他们没能实现,不过李牧凭借自己的流媒体解决方案,以及强大的服务器与带宽配置,成功推出了视频新闻,但也是因为带宽限制,必须控制为短视频,而且这种短视频的数量不可多,否则一旦大量用户同时观看,yy网也承载不了。

    李牧看着陈同,笑道“看来陈师兄你也是深有感触。”

    “是啊,深有感触……”陈同尴尬一笑,点了点头。

    李牧说“你看,你我都知道视频是个好切入点,但是我们国内的网络带宽速率暂时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产品发育,所以这就是土壤不足,土壤不足的情况下,冒然上再好的产品,产品的功能再好、定位再准,种在不满足要求的土壤里,也终究会是个死。”

    陈同听完,心里忽然抓住了一个让他醍醐灌顶一般的关键点。

    他终于揣测到了李牧的思路,其实李牧并不是真的想问自己有什么解决方案,其实他自己早就想好了解决方案,而且他的解决方案就是g!

    再仔细想想,之前国内创业者尝试g之所以会失败,恐怕就是如李牧所说,这款好的产品在国内还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土壤,冒然种植,就好像是在盐碱地里种庄稼,能成功就怪了。g没土壤,现在难道就有土壤了?

    陈同看向李牧,认真的问他“李总,你觉得现在国内已经具备了g发展所需要的基础土壤了吗?”

    李牧同样认真的点了点头“刚刚进入上马g的最佳窗口期。”

    李牧不是对互联网一知半解、只知复制照搬的愣头青,如果没有贴吧提前打好的基础,2002年玩博客,自己也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这个产品在国内市场根本就没有符合要求的土壤,没有土壤也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什么内容来给它承载,等同于在连电都没有的情况下先造电灯。

    但是,眼下的2002年已经不再是上辈子的2002年,上辈子的2002年,华夏互联网还处在少数人创造内容,多数人消化内容的时代,这些消化内容的群体还没有制造内容的冲动。

    但是,李牧的贴吧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已经大大激发了全网民众制造内容的兴趣,以至于在大量用户制造大量内容的环境下,已经开始有部分用户开始用心去制造优质内容了。

    贴吧上手极其简单容易,而且任何符合法规的关键词甚至任何一个符号都可以拿来建立一个贴吧,自由度极大,上线一年就已经有了一百多万个不同的贴吧,数以千万计的网民沉浸于此,经过这一年的熏陶,大家已经进入了全民制造内容的阶段,这就已经为g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土壤基础。

    李牧对陈同说“贴吧注册用户过亿;日活用户仅次于yy,同样也在千万级别;贴吧总数达到一百多万并且以每天数千个的速度不断增长;贴吧每天会产生数千万次新增发帖与回复,这个数据现在已经非常接近亿级……综合这些数据,你觉得现在做g合适吗?”

    陈同做门户做得久了,信仰的还是媒体的那一套少量的专业人才制造专业的内容给大量的民众,但当李牧把贴吧的数据告知他之后,他的思维模式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同的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采以及激动不已的表情,他极为笃定的对李牧说“合适!再合适不过了!”

    李牧看着他,淡然一笑,说“陈师兄,回去准备一下你的策划案吧,g将来就是你的了!”

    ……

    第三更送上,太激动了!实在是太激动了!是大家的力量让我们以微弱优势重新回到了第三!不歌唯有感恩!感恩!感恩!